推广 热搜: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之王》

   日期:2025-06-24     来源:www.mpmfbk.com    浏览:349    
文章简介:1、活动目的:1、通过音乐中不同乐段的旋律长短快慢,能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2、可以用乐器串铃、手鼓、小木鱼,来表现不同乐段的步伐,培养婴幼儿模仿和创造步伐的能力。

1、活动目的:

1、通过音乐中不同乐段的旋律长短快慢,能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

2、可以用乐器串铃、手鼓、小木鱼,来表现不同乐段的步伐,培养婴幼儿模仿和创造步伐的能力。

3、让婴幼儿能感觉到合奏之美,培养其稳定的步伐感。

2、活动筹备:

1、奥尔夫音乐《森林之王》

2、白板一块,各色白板笔各一只

3、串铃、鼓、小木鱼若干

4、音乐《小火车》

3、活动过程:

1、入场-导入

听着音乐《小火车》,带领婴幼儿在欢快的步伐中跳着进场,在我们的座位上坐好。(座位事先已围成半圆形状,白板在圆心。)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大家跟着跳的音乐好听吗?听到那‘呜呜呜’的声音,小朋友们了解那是什么吗?”

[目的:让婴幼儿展开想象,说出答案,引入小火车。]

婴幼儿:“是开车的声音、是火车的声音···”

教师:“对啦。目前,大家正跟着小火车,一块开进了一座大森林。”稍停顿。继续说:“热闹的大森林里,平常都会有很多小动物,它们一块打游戏,可高兴了。只是今天,不了解为何,只有树叶在沙沙作响。小动物们全都躲起来了。小朋友们了解为何吗?”

[目的:让婴幼儿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力,说出不同的故事。]

婴幼儿进行回答。

教师:“嗯,大伙的回答都非常有道理。可是让小动物躲起来的真的缘由啊,是由于今天,大家的森林之王——狮子,携带他们的孩子,小狮子们,来森林里巡视啦!所以大家的小动物们,全都害怕得躲了起来。”教师作大狮子要吃人的姿态扑婴幼儿。

婴幼儿笑。

教师:“瞧瞧我像什么?”

婴幼儿:“大狮子。”

教师:“可不是么~不过老师可不是真的大狮子。真的大狮子呀,在下面给小朋友们放的一段音乐里。小朋友们仔细听听,感受一下。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从音乐里你听到了些什么,感觉到了些什么,怎么样?”

婴幼儿:“好。”

[目的:由故事引入,再引导婴幼儿通过对音乐的赏析,获悉森林之王——狮子在森林中漫步的步伐感。]

2、感受、聆听

教师:“嘘——大家要维持安静哦,不要让大狮子发现大家。仔细听好了。”

[目的:烘托故事环境,婴幼儿能更好的融入故事当中,能集中注意力在音乐上。]

教师播放音乐。

同时作音乐图谱。播放第一段,树叶沙沙作响的二分音符步伐时,教师开始跟着音乐在黑板上第一行用蓝笔画竖波浪线。播放到第二段,大狮子入场时,老师作出吓一跳的表情,开始慎重地用红笔在黑板第二行画下四分音符,表示大狮子走路步伐的大波浪线。等到第三段出现时,老师露出喜悦表情,用黄笔在第三行画下八分音符,表示小狮子走路步伐的小波浪线。在第四段合声乐段出现时,用黑色笔画圈圈表示。

[目的:为预防婴幼儿不习惯在赏析音乐时看图谱,教师将白板上的不同乐段也用不同颜色表现。蓝色表现安全感,红色表示不安全感,黄色代表少许安全。]

音乐播放完之后。教师提问。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从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婴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狮子”“有沙沙声”“有小动物出来”“忽然非常快的”“有非常大狮子。狮子又走了”等等。

教师:“刚刚老师,也和小朋友们一块非常认真地听了一遍。老师把自己听到的都画出来了。小朋友们看。”

指着第一行蓝色竖线:“刚开始啊,老师听到了沙沙沙沙的声音,你们感觉这像什么声音呀?”婴幼儿回答(像不像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呢)教师接着说:“嗯,由于这个沙沙的声音非常慢,它是如此‘沙——沙——’地在响。这个时候的森林非常安全,所以大家用蓝色的竖线,代表树叶在响。那大家一块想个动作来表示吧。

(与婴幼儿一同拟定第一个动作)

接着,指着第二行红色大波浪线:“大伙正在奇怪为何只有树叶在响呢。接着呀,原来有一群,大狮子,‘吼’!来了。”婴幼儿惊慌。

教师接着说:“看看他们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哪个来模仿模仿?”

婴幼儿举手,模仿大狮子“咚、咚”地走。

教师:“实在是太像了。大狮子就是如此‘咚、咚’地走。那大家用脚来模仿大狮子咚咚走怎么样?”教师示范婴幼儿跟其一块,用脚踏地板,踏出四分音符。

教师:“由于大狮子太危险了。所以大家用红色的大波浪来代表它。接着呢,让大家看看有哪个来了。紧紧跟在大狮子后面的,大伙来猜一猜?”

有婴幼儿猜出是小狮子。

教师指着第三行黄色小波浪:“没错。紧紧跟着大狮子的,是一群聪明健康的小狮子。他们个子小,所以脚步也比大狮子们要快。哪个能来模仿一下小狮子如何走的?”

请婴幼儿表演一下小狮子的走路“哒哒哒哒”。

教师:“真棒。小狮子走路就是如此‘哒哒哒哒’。那大家用双手拍腿,模仿小狮子走路的声音怎么样?”教师领婴幼儿一块拍腿,拍出八分音符。

教师:“那有什么聪明的小朋友了解,这黑色的圈圈,老师在画的是什么呀?”婴幼儿回答是大伙一块儿。教师:“是的。最后这个黑色的圈圈呀——”教师手在空中画圈,“就是告诉大伙,大家一块儿。所以树叶啊,大狮子啊,还有小狮子,一块发出声音,就变成了大家刚刚听到的,好听的音乐了。那大家目前,就跟着音乐,一块把大家刚刚画出来的图形用动作表示出来吧看看是否白板上的如此。”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婴幼儿一块用双手表现出音乐。进行分组,分成三组婴幼儿分别表示。先是二分音符的“沙——沙——”再是四分音符的“咚,咚”。接着是八分音符的“哒哒哒哒”。最后教师在空中画圈,引导婴幼儿一块有步伐地用手表现出来。

[目的:由教师的图形引导,婴幼儿来模仿各种声音,用手打出音乐中的不同步伐。]

3、用乐器表现

教师:“好的。刚刚大伙表现太好了。不过还有一样东西是不可以缺少的。看。”

出示串铃。

教师:“大伙听听——沙——沙——这个像什么声音?”

婴幼儿由于有了刚刚的课作首要条件,会回答像树。

教师:“对了。那大家把串铃分给树组。等一下呀,大家就用串铃发出树叶的沙沙声。还有这个——”出示手鼓。教师轻击手鼓,发出“咚,咚”声。“这个像什么?”“大狮子走路。”“那大家的手鼓,就交给大狮子组,一会儿啊就不需要跺脚了,大家直接用手鼓表示大狮子的走路声。还有这个——”出示小木鱼,“哒哒哒哒”轻击。“这个是哪个呀?”“小狮子。”“嗯,那大家就把小木鱼给小狮子们,表示走路。”

教师:“好了,大伙手里目前都有了乐器。那让大家用乐器,来听音乐演奏吧。”

[目的:分小组分发不一样的乐器,让各小组通过乐器,跟着音乐,来表现教师刚刚所画出的图形步伐。最后再合着音乐,所有婴幼儿跟着音乐节拍一块儿演奏。让婴幼儿能感觉到合奏之美,培养其稳定的步伐感。]

4、退场

教师:“大伙都表演得太好了。无声无息,大家在森林里呆了一个下午,目前,又要开着小火车离开森林了。请小朋友们,把手里的乐器,轻轻放回篮筐。”

婴幼儿将乐器放好。

教师:“今天玩的高兴吗?”

婴幼儿:“高兴。”

教师:“好了。目前大家要开着小火车走咯。请小朋友们跟着小火车的音乐,排好队,去洗手或者喝水。”

放《小火车》的音乐,让婴幼儿跟着音乐退场。

[目的: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形象化的拟人,让婴幼儿有种在音乐中探寻故事的快乐感。]

设计思路:通过对如此一段奥尔夫音乐的赏析,将音乐与故事结合,与乐器演奏结合。可以培养婴幼儿的步伐感,拓展婴幼儿的想象力。在分辨不一样的声音时,还能感受步伐的不同、节拍的长短,从而作出应变,表现出音乐中所呈现的节拍。依据3-6岁学习进步指南,使婴幼儿在活动中喜欢赏析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