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晚
说话晚是指儿童口头语言的进步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的正常水平。临床上分为两类型型:表达性语言发育障碍、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前者能理解语言,但不可以表达语言;后者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均落后。
说话晚的儿童,一般表现为1岁6个月时还不会叫父亲、母亲,到2岁时还不可以说出3~5个字的句子,如父亲抱、我要,即可确定为说话晚。这类孩子常用手势来表达我们的愿望,如要喝水,就用手指自己喝水的杯子。仅有表达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到1岁6个月左右能依据别人的指令,指出或拿来某个物体;而有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的患儿,仍不可以理解给他的简单指令,也不可以依据语言的需要进行活动。但经大夫检查,这种儿童的听力没有明显的异常。
说话晚是什么原因与下列原因有关:生理原因这可能与脑组织的某些感知觉功能的损伤有关,也有人觉得是听觉记忆、听觉整理等脑功能发育缺点所致。
环境原因父母性情孤僻,与孩子缺少交流,或孩子与外面接触少,缺少同意语言教育和练习的机会,都可能影响孩子言语的正常进步。
性格原因外向、易合群的孩子一般说话较早,而那些性情文静、内向者一般说话较迟。
大家可采取以下方案对说话晚的孩子进行干涉。
加大语言交流
对于有语言问题的孩子,父母和老师不可以怕麻烦,要按部就班,慢慢与孩子交流。
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练习
对有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重点在于练习对语言的理解、听觉记忆、听觉知觉。对有表达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重点在于模仿其他人讲话的练习。练习方法可以使用游戏、比赛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孩子说话。
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给他提供一个可以无忧无虑的说话环境。要常常向他们提一些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当他们语言表达有困难时,不要向孩子发脾气。
应该指出,大部分说话晚的孩子,智商发育均属正常。表达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伴随年龄的增大,不经特殊干涉也可渐渐改变,预后好。而存在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需要经过特殊教育培训才大概获得语言能力,但年长后在语言功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或许会有某些缺点,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