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孩子放学回来,拿着不少粉笔回来,我问孩子,这是哪儿来的啊!他就嘟啷着小嘴说:是老师奖励我的啊!我非常是疑问。第2天,我去送孩子上学,故意问了下老师,你们会奖励粉笔给孩子的么?老师回答说:没啊!听到这个答案我顿时蒙住了。
是哪些原因让孩子掌握撒谎的呢?
六岁之前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除去自己就是爸爸妈妈,因此在爸爸妈妈互动的过程中,孩子很了解自己做了哪些举动,会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当他发现自己说了一些夸张的话或做了一些不当的举动,可以吸引爸爸妈妈以他投注更多的关心与注意,孩子自然而然会重复如此的行为。有时孩子为了自我保护才撒谎,但狡辩的行为反而让爸爸妈妈误觉得孩子缺少罪恶感及羞耻心。事实上,正由于孩子有了强烈的不安才会害怕承认,辩称不是自己所做的;或在其以往的经验认知中,承认或说实话的结果,都会遭到严厉的处罚,心中害怕。其实,假如父母处置这种问题时,能抱持冷静的态度,缓和孩子的害怕,那样他们也就不必以谎话来保护自己。有些父母遇见孩子撒谎时,会相当自责,觉得我们的管教方法不对;有些父母则是反应过度,仿佛孩子犯下了滔天大罪;也有些父母好像不去注意这个问题,反而让孩子不了解说话的分寸。专家表示,其实最好的态度是父母与孩子一块面对如此的问题,帮助孩子找到比撒谎更好的方法,去解决现在遇见的困难。
孩子撒谎大多不含恶意,有些可能是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害怕被责罚,或为了取得大人的注意、分不知道现实与幻想等原因,才会撒谎。所以爸爸妈妈应理清孩子不诚实是什么原因,并增强其对的行为,这样一来,培养孩子诚实的习惯并不难。爸爸妈妈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应当以身作责,才能做孩子的榜样,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
当孩子撒谎时,父母要稳住我们的情绪,先别急着责备孩子,让孩子不至于受惊,如此才能了解孩子做出这种行为的目的或者缘由。在孩子坦承内心所想之后,父母应当当令给予鼓励,即便孩子有错,父母也非常高兴孩子能勇于承认,给孩子一种信赖感,让孩子下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有错,父母不要以大人的生气与自责,投射到孩子身上而打骂他们,如此将导致恶性循环,反而失去教育孩子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有过类似撒谎的经验,因此不必太责备孩子的行为,给他们一些空间,且适合地给予关心和帮助,相信孩子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