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也就是说,从三岁的时候就能看出孩子的智商和终生的进步。但从现代的教育研究看,孩子的道德品质、好习惯以至性格是逐步形成的。
人的性格特点主要与遗传和环境有关,其中又将来天的原因为主。所谓遗传,其实也是和环境联系的。孩子有些方面和爸爸妈妈非常像,是由于孩子和爸爸妈妈从小一块生活,不自觉地模仿了他们的言行。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家庭的氛围、是不是独生子女、出生顺序、家庭模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都有要紧用途。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特点也非常重要。孩子生活的集体啊、老师的言语啊,社会道德风气啊,对人的性格特点也有影响。
一般说来,0至2岁是培养孩子的信赖感、期望感的重点期。妈妈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主要方法不是靠语言,而是行动。孩子饿了,妈妈能准时喂奶;孩子大小便了,妈妈能准时更换;孩子想动了,妈妈主动配合。总之,此时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会长期感到痛苦,他就会信赖妈妈和别人。假如他的需要总不可以准时得到满足,日渐就会产生绝望感、悲观感、多疑、自卑等。
2至4岁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就是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时设置底线,啥事可以做,啥事不能做,做到什么程度可以被同意。让孩子任性妄为的目的是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潜能得到发挥。当然,爸爸妈妈也要设置界限,什么事是绝对不能做的,如玩火、闯红灯;那些事是不可以过度的,如吃东西不可以吃太多、不可以没时间观念,看电视不可以看太久等等。
4至6岁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挖掘兴趣和天份,培养孩子的能力感,为勤奋、韧性和自尊奠定基础。假如孩子的探索心、独创行为和想象力被父母笑话,那样孩子就会形成内疚感,渐渐失去自信心。假如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严,孩子会渐渐失去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欠缺创造力和目的。
不过,管教孩子永远都要打造在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
99%的失败管教,都是亲子关系没打造好。那样,怎么样打造好的亲子关系呢?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用孩子最喜欢的方法去爱他(她):身体接触、语言赞美与鼓励、共享时间和礼物等等。
从儿童性格形成的过程来看,一般说来,5岁-11岁可看作性格的形成期。此时的儿童不只能按爸爸妈妈的需要办事,而且也开始有了肯定的独立性,能按我们的想法行事。
约11岁的时候,儿童对现实有了我们的态度和对待方法,这是刚开始性格形成的标志。
12岁-17岁左右,孩子的性格特点基本处于定型期。在性格的形成和定性期内,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影响儿童性格品质的最直接非常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在早期所同意的家庭教育则是性格形成的基础条件。这个基础的好坏,将会给学校教育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小学阶段,孩子最容易见到的问题是没时间观念,做事磨磨蹭蹭。这和学龄前的生活方法有直接关系。学龄前,孩子的主要活动就是自由玩耍,随便性非常大,没时间的限制。一旦入学,任何事情都受时间的制约 ,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就暴露出来了。但亡羊补牢犹未晚,只须大家动点心思,准时矫正也就是了。
要矫正这一这一问题,第一要找到病根,看准孩子的磨蹭表目前那几个方面。若是平时生活习惯,只能在日常逐步纠正。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从不足中找到进步。昨天吃饭用了半个小时,今天用了29分钟,这就是进步啊!三两个月之后,20分钟可以吃完,不就是非常大的进步吗?不好的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改掉这类习惯,所用的时间将会更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假如只不过一味地唠叨,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没任何积极有哪些用途。
在学习方面的磨蹭,可能出于三个方面是什么原因:一是脑子反应慢。大脑反应慢,手就快不了,心灵才能手巧。这除去积极开发智商以外,最容易见到的办法是熟能生巧,在熟字上多下功夫。有些父母携带孩子玩,凑准机会出些计算题让孩子计算;走着路也背诵课本上需要背诵的内容,课内不足课外补。这类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但需要父母做个有心人,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确实当作一件事来做。你若是不拥有相应的素质,需要孩子背诵的内容,你一个人都不会,如何教孩子?心里有阳光,你才能给其他人阳光。你不会的东西,要想教给孩子,至少也得写在纸上,放在兜里,不会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教学相长,等把孩子教会了,你一个人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第二个缘由,就是办法不对。有些孩子写字,看一笔写一笔,还要看准每一笔在方格中的地方。一笔不对,还要擦掉重写,一个字两分钟写不完,浪费了不少时间。假如让孩子先看准了再写,一次写完一个字。一个笔画地方不是那样准确,也不必擦掉,下一个纠正过来就是。你擦掉重写,地方虽然对了,但擦拭的痕迹非常重,看起来一点都不整洁,整体成效反而更差。等孩子有了肯定基础,到了抄写句子,课文段落的阶段,先不要急着抄写,应该反复阅读课文,等句子读熟了,看一眼抄一句,比起看一个字抄一个字来,效率就提升了不少。
第三方面是什么原因,就确确实实是习惯不好了。有些孩子边玩边写,边写边玩,没时间观念。做事不专心,朝三暮四的,任何事情都做不好。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做快一点,你在一边监督,等他完成了作业,对他的速度大体有个知道。昨天一份试题用了一小时,今天用了58分钟,你就提出表彰。假如孩子确实抓得非常紧,但依旧用了62分钟,你就帮他找出缘由,仍然给予鼓励。甚至可以糊涂一点,告诉他用了57分钟,要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做好所有工作的保证。假如失去了自信,你就非常难把事情做好。
假如孩子熟中生巧了;办法正确了;做作业的过程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了,孩子的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