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儿子跟她老公两个人大吵了一架。
那天她催了好几次让儿子吃饭,但初中的儿子一边在沙发打游戏一边嗯嗯啊啊的答应,但就是不动地方。
等她把饭菜端上桌、碗筷都摆好了,儿子还是盯着屏幕打游戏。
她老公忍不住发火,数落儿子:“别每天就了解玩儿手机,快点过来!”,一边说一边把儿子手机抢下来。
没想到儿子一下子就爆发了,冲父亲吼:“你做什么?你有病吧?!手机还我!”
朋友说她从来没见过儿子如此失去控制过,以前孩子从来不敢这么跟父亲说话。
不过我听完还是挺唏嘘的,爸爸妈妈由于手机的事儿跟孩子吵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父母看不惯孩子玩儿手机,而直接动手抢下来的事儿也常常发生。
但今天特别想给大伙提个醒儿,千万不要在孩子打游戏的时候抢孩子的手机,这种行为不只起不到用途,而且会带来很大的隐患。
爸爸妈妈抢夺孩子手机
唤醒的是一头野兽
我正好之前看到心理健康咨询师常军的一个视频,他正好也做了有关的科普。
他说孩子在打游戏的过程中,整个大脑前额叶系统是缺血的状况。
大脑前额叶负责做什么呢?负责剖析、判断和计算。
孩子的血液都涌到哪儿去了呢?
其实都涌到鼻子后面一个叫杏仁核的地方。
孩子这时的情绪是高度紧张的,高度开心的,整个人都处紧绷的状况。
而游戏会让孩子的大脑分泌一种产生开心的东西,叫做多巴胺。
多巴胺是能叫人上瘾的,就仿佛一个人吸烟到了那个时间,如果没烟抽的话,它就会浑身难受。
喝酒的人到了那个点儿不喝酒,他手都会发抖。
假如说爸爸妈妈在孩子玩儿游戏玩得专注的时候去抢手机,孩子已经失去了剖析、判断的能力,他更像是一头紧张的猛兽。
爸爸妈妈以为把手机拿走了就能唤醒孩子,其实爸爸妈妈唤醒的是一个很可怕的发怒的野兽。
他的大脑负责剖析判断的系统关闭了,对孩子而言:哪个抢走了我的这种快乐,我就会把愤怒投射给哪个。
那个时间他已经不是你的孩子,你更不是他的母亲父亲,所以他会骂你。
甚至若是爷爷奶奶来抢,他也会一样会骂爷爷奶奶。
事情可能非常快就会升级到家庭冲突,有的家庭会摔手机、断网,然后孩子会更激烈的反抗。
矛盾愈演愈烈,风险也在不断加码。极大概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两败俱伤。
抢夺手机的悲剧
已经发生过多起
这几年由于手机引发的新闻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广东,有个男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打游戏,老师发现后把手机没收,男生就开始不依不饶,在课堂上对老师动手。
当时的视频显示,老师没收手机回到讲台后,男生就紧随其后,想从老师手中把手机夺回来,拉扯中居然两次对老师“锁喉”,并用手指指向老师。
好在班上还有其他同学,陆续过去把男生跟老师拉开。
四川南充,一个孩子玩游戏上瘾,孩子父亲没收手机并骂了男生。男生随后将水果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威胁爸爸归还手机,不然就割喉自残。
南宁,一名12岁左右的男生由于父母没收手机,不让他打游戏,从顶楼跳下……
类似的事件还有不少,父母可能如何也不知道,就是不让玩手机而已,孩子如何能做出这么极端的事情来。
但心理学已经证明,孩子在玩游戏上瘾的状况下,大脑就是失去了判断力,整个生理结构就是产生了变化。
这种状况有点像大家不少人喝酒了之后,会心跳加快、脸红、说话变唠叨,这类都是躯体化的表现,不受大脑理性的控制。
加上不少爱玩手机的孩子,正好是青春期。大脑发育不均衡。
青春期孩子大脑的认知能力提升非常快,在感知情绪、解决问题等方面,甚至接近成年人。
但前额叶皮层发育不够完全,这个地方是大脑的实行控制中枢,负责计划、决策、控制冲动,这个部分要在25岁所有才能发育成熟。
这就讲解了为何成年人面对突发状况还能隐忍克制,青春期孩子就会横冲直撞,不考虑后果。
所以爸爸妈妈面对玩游戏上瘾的孩子,必须要先控制住我们的情绪。
大家的先稳定住了,孩子才能跟着稳住。
爸爸妈妈换一种办法
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当然,这里说的稳住,并非说对孩子玩手机不闻不问,放任不管。而是有办法有方案的管。
01.
转移矛盾,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
在让孩子接触手机之前,建议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一块做一个约定。
譬如怎么说时间可以玩儿手机、一次玩儿多久。
到了时间孩子还不想归还手机如何约束(譬如超时10分钟,取消1次用手机的资格,或者没收手机一天)。
平等协商好,孩子也认同了之后,再把手机给孩子。
而让孩子归还手机的时候,大家爸爸妈妈不要自己出面抢手机,可以把矛盾转移走。
譬如孩子说要玩儿一个小时手机,父母可以说:
“嗯好,母亲了解了,那你玩得高兴点儿。那是你一个人定一个闹钟,还是母亲助你定一个闹钟?”
闹钟的铃声越有趣越好,当到时间之后,闹钟响起有趣的音乐,打断了孩子的游戏进程,孩子自然会有一个缓冲。
他不会冲着爸爸妈妈发脾气,更容易同意根据约定换手机这件事。
02.
做好衔接,让孩子能更快回到现实
有的孩子可能手机瘾特别大,拿起手机就不想放手,有闹钟也会耍赖。
对待这种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试着在距离约定时间10分钟之前,坐在孩子旁边,跟孩子一块讨论一会儿他的游戏。
譬如说一下:“你要赢了吧?”“你打得真好”
这种介入的目的,是父母打造起一个孩子跟现实世界的链接。
如此到时间之后,孩子不是忽然从游戏回归现实,而是跟爸爸妈妈在对话,讨论游戏或者讨论一些他有兴趣的话题,心理上也会更能跟手机脱离开。
03.
多给孩子正反馈,让孩子不必依靠手机
其实不少孩子玩游戏上瘾,总是是由于在现实世界里感觉孤独、不被理解。
游戏的设置,永远都是给玩家准时的正向反馈和积极的鼓励。
就算是玩儿个简单的消消乐,都会跟孩子说:太厉害了,不可思议,为孩子的通关鼓掌喝彩。
爸爸妈妈想让孩子脱离游戏,光是打骂和责备,只能事与愿违。
假如能多一些关心爱惜,多安排一些合适全家的互动活动,譬如野餐、郊游、玩桌游,都会更能够帮助孩子回到现实。
寒假快到了,也是家庭由于手机发生矛盾的高发期,期望今天这篇文章,可以对大伙有所启发。
我还有一个小窍门可以推荐给大伙。有的孩子打游戏瘾比较大,大家跟孩子定时间的时候,最好不要再玩5分钟或者10分钟这种承诺,可以说再玩2把或者再玩3把。如此可以防止到了5分钟孩子游戏没玩完,中途打断之后,孩子会很难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