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整理老式的台式机,把给闺女写的成长日记拷到笔记本上。大伙看看俺这个犟脾气妞的犟脾气:
2001年4月21日星期六
孩子今天挨了母亲一顿痛打。
吃晚饭前,孩子要吃葡萄糖。外婆给孩子倒好、拿完勺后,孩子说:我不要这个勺子。母亲便说:行,母亲给你换一个。嘴说不及,孩子把碗里的勺子给扔到了地上。母亲说:你如何把勺子扔了?捡起来!孩子仿佛没听见一般,只不过对母亲说:我要那把勺子。母亲又表情严肃地说:把勺子捡起来。孩子顶母亲一句:就不捡。
如此可不可以,可不可以惯她这种任性的不讲理行为。可是,孩子不但不动手,反而表现得愈加强硬了。母亲一生气,拉过她的小手,对着手掌心打了一巴掌。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母亲继续让她捡勺子,孩子依旧强嘴说:就不捡!我就不捡!母亲接着打孩子的小手掌,孩子依就保持着我们的尊严。母亲打得比较重,孩子把两只小手握成小拳头,互相搓着,可是嘴里却是不告饶的。她哭得跟个泪人似的,一边搓着手,一边对着母亲哭:母亲你替我捡。母亲你替我捡。
母亲一想,给她的台阶下算了,打她,母亲自己也挺心疼的,就对孩子说:你说,我错了。孩子除去说让母亲替她捡以外,什么也不说。母亲生气地看着她,她只顾哭我们的,只顾继续需要母亲替她捡。又挨了两巴掌之后,孩子才哭着说了一句我错了。可是,母亲又加了一句(直到目前还有的后悔呢,要没这后一句,孩子可以少哭一会儿,也可以少挨几巴掌):你说我将来再不扔了。
这一句话可难住孩子了,她无论怎么样也不再张口了,任凭母亲如何动员。勺子依就躺在地上,孩子泪眼婆娑地看着母亲哭,坚持让母亲替她捡。可是,她拒不认错,母亲如何能替她捡呢?可怜孩子哭得恨不可以嗓子都哑了也不让步。母亲虽然心疼,可是也不可以放纵她这个不好的习惯。母亲一怒之下,拉过孩子,扒了她的裤子对着小屁股蛋狠打了三下。孩子捂着屁股跑到一边,眼泪汪汪地看着母亲,哭道:别打了,别打了!看来,真的是打痛了,可是,孩子一点也没拐个弯、让个步的意思。你捡不捡?母亲替我捡!
你看你如何解决吧?可是,她哭的那个样子,实在让母亲不忍心再打一下,可是又不想让她感觉哭闹是有力武器。母亲就再给她拐弯:孩子是否想要母亲手里的勺子?是!说着,伸手想拿。母亲说:那,母亲把这个勺子放到你的手里,你用另一只手去捡那个勺子,怎么样?嗯。到这里,母亲才舒了一口气――――孩子终于算是认错了。可哪个知,孩子一拿到勺子就又来了新花样:母亲抱着我捡。行。母亲想,只须你捡,如何都行。可是,下一句又来了:母亲替我捡。母亲把脸一沉:母亲刚刚如何给你说的?孩子看了一眼满脸怒气的母亲,大概知道了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决定屈服了。可是,孩子的自尊心又是多么强呀:她居然不需要手,而用勺子去勾那把小勺。结果当然是白费力气了。在母亲的一再安抚下,孩子才用手拾起了那把小勺,递给了母亲。
面子是绝对要找回来的。未来的时间,孩子都坐在母亲腿上。母亲也乐意抱着她――――打她是迫不能已,只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悄悄地心疼一下,还不可以叫孩子看出来。母亲再问孩子:你刚刚把勺子扔到地上,对不对呀?不对。孩子这回答得比较爽快。那,将来还扔不扔呀?不扔了。其实,她非常懂的,只不过碍于面子,非得叫母亲龙颜大怒她才肯认错。
从孩子扔勺子,到她把勺子捡起来,孩子大概哭了有20分钟左右。这段时间,外婆又心疼,又不敢插嘴,只好躲到客厅里去了。
平常母亲真不舍得打孩子。可是有时,好象不打她就不听。有一段时间,她总爱冲人吐吐沫,如何说都不改,也是挨了一顿痛打之后才改正了。有趣得非常,那次孩子也是拒不认错,你一边打,她一边吐,母亲后来没方法,只好起身做要外出样,扬言不要她了。她才没继续吐,而是一头扑到母亲怀里让母亲抱抱。虽然当时没认错,可是后来再也不随意冲人吐吐沫了。
打完孩子后,母亲为了宽我们的心,自嘲地说:打是亲,骂是爱。外婆看看孩子,没反应,看来还在心疼。母亲又接了一句:又疼又爱用脚踹。说着,还做了个踹人的动作,把外婆逗乐了。她了解,母亲是无论怎么样也不会去踹孩子的。
本文由xingguang发表于e度空间,详细请查询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