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超,男,长沙某大学大一学生,有较强烈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不可以与同学正常交往,交谈时胆怯,说话哆嗦。看到其他人侃侃而谈,自己却不知道,便陷入沉默,惟恐自己说错话让人耻笑。因为性格内向且自卑,所以特别多疑,十分注意其他人的一举一动,觉得其他人的某些无意举动是对自已的莫大侮辱,时刻处于警惕状况。害怕其他人看到我们的无知与自卑,使得人际交往不顺。
程超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渐渐打造的时候。此时期的青少年,渐渐发现与同龄人的心理差异,于是产生了知道其他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同意的需要,他们非常重视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也在乎其他人的评价。一方面感到孤独,一方面也期望找到知音来倾听我们的心声。假如我们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烦恼、惆怅,易产生被其他人遗忘的孤独感,所以说多疑和有孤独感是容易见到现象。但假如这种情绪太过强烈,就会干扰工作和学习。
其缘由在于上高中时,大多数时间用来学习,很多事情都由父母代办,人际关系简单,进入大学将来人际关系的种类、交往方法等都发生了改变。作为大一新生非常难一下子非常难转变过来,自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1、因为宿舍同学来自天南海北,饮食、起居、习惯、信仰等存在差异,非常可能对其不适应。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面对它,并以积极态度去适应它。第一承认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需要予以同意。第二当其他人的生活方法有碍于我们的生活时,要委婉地提出建议,并适合的进行自我调整。
2、住宿是大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以前生活上的事一直不太在乎,上大学后,一系列的事都由自己来做,这就需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3、上大学后,教学体制、教学办法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需要适应的过程,不然会直接影响学业。第一要适应学习氛围,进而调整学习技巧。
4、环境、生活和学习的适应都非常重要,但非常重要的是心理适应。很多大学生在中学都是佼佼者,是教师的好学生,同学羡慕的对象,父母的宠儿,是生活里的中心和重心。而在大学里评价人的规范并非单一的,除去学习成绩外,能力、专长也是衡量一个人水平的要紧原因,这使一些人对我们的认识和评价发生了动摇。自我调节是改变心理的最好渠道。入学的适应阶段就会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