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知识在考试中占了80%,对入门知识的反复理解和强化无疑是考试拿高分的重点。所以,考试前的复习要抓入门知识,课本才是重中之重。
当你打开你的书包筹备开始一天的复习时,各科教程、配套的辅导书本、杂志报纸、习题集、模拟试题、辞典等等的学习工具书涌入眼帘。你迷惑了,这么多的书,我该看哪一本?
记者给你出主意:课本是最佳选择。考试中的内容有50%都源于课本教程,即便不是原题,也会是原题的演化。万变不离其宗,同学们复习时要以课本为主。只有课本吃透了,才能去参考别的学习材料。
那样,怎么样才能做到以课本为主呢?
1. 不学会不放过
认真阅读理解课本上的每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认真做每一道题。准确地记忆和正确地理解书本上的每个要点,不留空白和隐患。但凡考试成绩在中等水平、甚至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一般都是在入门知识点学会方面存在缺点,就是说有的常识并没完全理解和学会。复习是要在全方位学会课本的基础上,重点突破要点方面的缺点,有不懂的地方必须要问老师,或者做一些配套训练来加大理解,做到不学会不放过。
2. 胸无全书不放过
在学会了要点的基础上,就要掌握依据常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把要点串起来,形成常识体系和常识互联网。试图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看已经学会的要点,如可以研究课本的目录、章节与文中的标题之间的关系。努力从不一样的角度来揭示常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把这类常识编成一张网。一旦达到这个目的,书就变“薄”了。假如经过了复习总结要点之后还是感觉书本内容丰富,还非常“厚”,这就说明你还是没完全学会这类常识,你还需要继续整理这类要点,胸无全书不放过。
3. 有问题不放过
在系统学会书本常识的基础上,做题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复习方法,通过做题可以发现自己在常识学会方面的缺点,可以提升我们的解题能力和方法。假如发现有题目做错了,大家不只要找到正确答案,还要回归课本,重新复习有关章节的要点,解决做题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有的同学做了不少题目,无论做了多少题,可分数一直提不高。为何?就是由于上次做错的地方没得到解决,所以还会在同一个地方出错,这也是“题海战术”没用是什么原因。在做题或者模拟试题的时候,不要去想着分数,分数对于复习是没意义的。要掌握关注错题,回到课本中来解决错题,有问题不放过。
复习功课必须要在“质”和“量”并重的首要条件下按部就班,可是有些同学却以为贪多求快,“一口想吃成个胖子”,如此只能“欲速则不达”,所以考试前复习不要贪多求快,需要稳求准,从入门知识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入门知识理解了、学会了,达到融会贯通,就能在入门知识之上高屋建瓴,整体把握,就必然会收到好的复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