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0-2021年上海徐汇区高考考试化学一模试题

   日期:2025-06-20     来源:www.lnbjj.com    浏览:413    
文章简介:上海徐汇区高考考试化学一模试题 1、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可投入废弃铝制易拉罐的垃圾桶贴有些垃圾分类标志是( ) A. 有害垃圾 B. 可收购物C. 餐厨垃圾 D. 其它垃圾   2.  将...

上海徐汇区高考考试化学一模试题

1、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可投入废弃铝制易拉罐的垃圾桶贴有些垃圾分类标志是( )

A. 有害垃圾 B. 可收购物
C. 餐厨垃圾 D. 其它垃圾

 

2.  将木材隔绝空气加大热,可得到木煤气、木焦油和木炭等,这种加工办法化工生产中称为( )

A.分馏 B.裂化 C.裂解 D.干馏

 

3.  关于氮原子核外亚层中的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量相同 B.电子云形状相同
C.自旋方向相同 D.电子云伸展方向相同

 

4.  在溴水中滴加乙醛,溴水褪色。说明乙醛具备(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漂白性

 

5.  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不是含有,肯定用不到的试剂或试纸是( )

A.溶液 B.浓盐酸 C.稀硫酸 D.红色石蕊试纸

 

6.  下列物质性质的差异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讲解的是( )

A.酸性: B.密度:
C.稳定性: D.沸点:

 

7.  在空气中久置会被氧化的强电解质是( )

A.金属钠 B.硫化钠 C.烧碱 D.次氯酸钠

 

8.  年科学家们合成了具备半导体特质的环状分子,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金刚石互为同位素 B.是原子晶体
C.是烃 D.能与氢气反应

 

9.  将氯气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颜色变化为:紫色浅红色无色黄绿色,致使变色的微粒Ⅰ、Ⅱ、Ⅲ依次为( )

A. B.
C. D.

 

10.  下列溶液中通入,发生反应的原理与使酸性溶液褪色原理相同的是( )

A.淀粉溶液褪色 B.品红溶液褪色
C.酚酞溶液褪色 D.石蕊溶液变红

 

11.  下列实验用浓硫酸不利于反应进行完全的是( )

A.蔗糖脱水实验 B.实验室制氯化氢
C.乙酸乙酯水解 D.实验室制乙烯

 

12.  下列实验需要一直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是( )

A.银镜反应 B.制备硝基苯
C.制取溴苯 D.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

 

13.  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水任意比互溶 B.能与新制反应
C.与甲醛互为同系物 D.不可以与加成反应

 

14.  自然界中臭氧形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放热反应 B.氧气比臭氧稳定
C.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 D.总反应的

 

15.  在水中存在平衡:(无色),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增大可提升在水中的溶解度

B.通入氯气平衡逆向移动

C.滴加 溶液无沉淀生成

D.加入少量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16.  在盐酸与过量铁粉的反应中加入适当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减缓 B.产生氢气的总量变小
C.溶液的减小 D.溶液中减小

 

17.  关于如图装置,下列判断适当的是( )
 

A.若为电解饱和食盐水,则是阴极

B.若为电解饱和食盐水,则附近减小

C.若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则是待保护金属

D.若为电解氯化铜溶液,则附近能得到氯气

 

18.  常温下,某无色溶液含有离子中的三种,且这三种离子的浓度相等。向该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则该溶液中肯定没( )

A. B. C. D.

 

19.  铋坐落于元素周期表中第族。铋酸钠 为姜黄色固体,不溶于冷水,在空气中会渐渐分解,固体产物为氧化铋 和氢氧化钠。下列判断不适当的是( )

A.铋的价比较稳定

B.可以用 检验溶液中是不是有

C.铋酸钠在空气中分解有气态产物生成

D.铋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酸化试剂可用盐酸

 

20.  常温下,的三种溶液: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③中

B.水的电离程度:①

C.①②任意比混合后,则

D.①③等体积混合后,则

2、综合题

 

 硒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完成下列填空: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地方为________,图表中的意义为________。

 

(2)从原子结构角度讲解硫的非金属性大于硒:________。

 

(3)硒化氢是一种有恶臭味的有毒气体,是一种极性分子,其空间结构为________型,依据表数据可推断________(填写性质名字)高于

物质

 

 

键长

 

 

 

(4)工业上常用浓溶烧的办法提取硒,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用水吸收的混合气体,可得固体,理论上析出________

 

(5)下列对于硒的化合物说法适当的是________。
还原性比
反应生成
.浓硒酸可能具备强氧化性、脱水性
.酸性:

 

 氨气是要紧的化工材料,可用于制备硝酸和纯碱。
氨在某种催化剂催化氧化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个角逐反应:
 反应①
 反应②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适量,测得肯定时间内有关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反应①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密闭容器体积为,反应温度从升至时反应时间为,则该时间内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影响氨气催化氧化反应产物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4)当温度高于时,反应①中的物质的量降低是什么原因________。

 

(5)侯德榜制碱法中,通过向反应后析出碳酸氢钠的母液中通入、加入磨细的氯化钠粉末并降温得到纯净氯化铵,简述此过程中通入氨气有哪些用途:________。

 

 一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俗称)有较快的聚合速度、对人体无毒性,被用作“医用胶”,其合成路线如图: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的结构简式:________;反应的条件为________。

 

(2)反应的反应种类为________。反应 不可以在“溶液”条件下进行反应是什么原因________。

 

(3)“医用胶”通过常温条件下加聚“固化”达成粘合用途,写出固化后高聚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氯乙酸 可以借助以下办法制备:

你觉得借助该反应制备氯乙酸,缺点是________。

 

(5)已知:,写出以乙烯为材料(其他材料任选) 制取丁二酸(
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常见的表示方法为:目的产物)

 

 富碘卤水中碘元素主要以化合态存在,目前实验室中取某富碘溶液,按如图步骤离别碘单质。

操作Ⅰ和酸化过程发生的反应分别是:


完成下列填空:  

(1)萃取剂应选择________(选填编号)
.苯 .乙醇 .己烯
萃取和操作Ⅰ的目的是________,酸化时的现象是________。

 

(2)为了测定富碘卤水中碘离子的含量,可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已知高锰酸钾和碘离子的反应为:

富碘卤水的待测液,用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消耗标准液,则溶液中=________.(保留位有效数字)
有资料显示:水体中若含有,会对氧化产生影响。为检验这一结论,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分别将等量的通入到下列试剂中,一段时间后,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

实验序号

试剂组成

反应前
溶液

反应后
溶液


实际转化的比例


生成量

 


 

 

-

 


 

 

很多

 

 

 

 

-

少量


己知:①每 参与反应,生成
②实验中发生的反应为:

 

(3)=________中溶液的降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生成反应________。

 

(4)比较,从平衡移动角度讲解在实验中有哪些用途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

2020年上海徐汇区高考考试化学一模试题

1、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答案】

B

2.

【答案】

D

3.

【答案】

D

4.

【答案】

B

5.

【答案】

C

6.

【答案】

C

7.

【答案】

B

8.

【答案】

D

9.

【答案】

D

10.

【答案】

A

11.

【答案】

C

12.

【答案】

A

13.

【答案】

B

14.

【答案】

D

15.

【答案】

C

16.

【答案】

A

17.

【答案】

C

18.

【答案】

A

19.

【答案】

D

20.

【答案】

D

2、综合题

【答案】

第四周期、第族,元素的相对原子水平

硫与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为,硫原子比硒原子少一个电子层,原子半径小,得到电子的能力强,非金属性硫大于硒

折线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浓),

 

【答案】

减小,增大

 

温度,催化剂类型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当温度为时反应达到平衡状况,继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致使减小

加入通入,增加浓度和浓度,以利析出;析出固体后,母液中浓度较小,且通入转化为,不析出

【答案】

,浓硫酸、加热

取代反应,被取代生成

 

该反应为取代反应,容易生成二氯乙酸等副产物

【答案】

,富集碘元素,溶液由无色变为棕色,有紫黑色沉淀产生

 

,

被氧化为氧化产生的结合,促进平衡正向移动,产生很多的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