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如何才能一碗水端平?答案叫人深思,爸爸妈妈不要再做错了

   日期:2025-06-25     来源:www.souljian.com    浏览:554    
文章简介:知乎上看到一个热点话题:“有一个弟弟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评论区网友留言:“又爱又恨,难过的是他分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在一块相互嫌弃,离远了又牵肠挂肚。
知乎上看到一个热点话题:“有一个弟弟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评论区网友留言:“又爱又恨,难过的是他分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在一块相互嫌弃,离远了又牵肠挂肚。”不同家庭,答案迥异。而在这类回复中,有位网友的故事戳中不少人泪点。“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他还小不懂事”、“把这个给他” ……这类话网友都听过,唯独没再听到爸爸妈妈对她的关心与袒护。弟弟摔倒后哭了,她刚好路过,母亲会不分是非黑白地骂她;每次弟弟犯了错误,她讲解与自己无关就是说谎,弟弟主动承认就是懂事;她由于精神脆弱睡不着,晚上却被爸爸妈妈催促教弟弟写作业,点开手机不是爸爸妈妈的关心,而是一句“你弟弟的事弄好没”。一句“母亲只爱弟弟,不喜欢我”的控诉,碾碎了她对爸爸妈妈所有期待,叫人心疼,却也叫人深思: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是否老大就要谦让,而老二却可以独享爸爸妈妈的偏爱呢?婴幼儿教育专家李玫瑾指出:二胎年代最大的骗局,就是让老大掌握“孔融让梨”。的确,让老大做出“牺牲”, 换不来爸爸妈妈想要的“手足情深”,只能让小的更任性,大的更委屈。孩子一直只不过孩子,他们对爱的需要远比爸爸妈妈想象得强烈。想要“一碗水”端平,不是要孩子礼让,而应该是爸爸妈妈做出表率。

01

二胎家庭,争宠和干架是正常状态

美国著名儿科教授布雷泽尔顿曾说:“二孩关系中,角逐、冲突,与温情并存。”孩子之间的相处,除去要有爱,也要允许角逐与冲突的存在。亲子教育中,需要冷静的从来不是孩子,而是爸爸妈妈。在《父亲当家》这档婴幼儿教育综艺中,有一幕叫人印象深刻。全职父亲Ben在家给两个孩子做饭,小宝一个人待在玩具房里,给大宝的奥特曼用画笔“上色”。画完后小宝还高兴地跑到哥哥面前炫耀“成就”,带他去看我们的“杰作”。却不知,大宝看到最喜欢的玩具变了样,眼里只剩愤怒。当Ben准时赶到后,立马阻止了大宝拿起画笔在弟弟玩具上画画以示反抗的行为。大宝委屈地问:“我就不可以反抗吗?”Ben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不能!”理由是:弟弟还小。看到这里,有不少人对Ben的“偏袒”感到没办法理解:为何弟弟犯了错误了,却要哥哥维持沉默?在节目的采访中,Ben对这起风波给出知道释:“报复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要让孩子掌握做情绪的主人。”世界本就不公平,也没那样多非黑即白的事情。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用打骂去以暴制暴,而是让他们了解:在手足冲突中维持理性,才能情绪稳定地处置问题。美国儿童专家也指出:孩子打架,代表他们开始有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手足之争,是二胎家庭的正常状态,爸爸妈妈的“偏袒”应该是对事不对人。孩子的天性需要引导,而不是批判。冷静处事的爸爸妈妈,才能养出明辨是非的孩子。

02

让老大委屈的,是爸爸妈妈的“非分之想”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曾描述了一个二胎家庭的场景。有朋友来家里做客,抱起携带奶香的小宝,一边哼着童谣,一边来回踱步,画面温馨。而老大只能在不远处的台阶观望,没人了解他在想什么。直到离开后,客人都没注意到客厅里还有另一个孩子。让老大委屈的,不是老二的到来,而是自己不让人看见。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其他人赏析和赞美。”但在二胎家庭中,爸爸妈妈的“抓小放大”只能让老大对爱极度匮乏。新生命的到来,影响的不是手足关系,而是亲子关系。让老大委屈的,更不是老二的“夺爱”,而是爸爸妈妈的“非分之想”。前天和老公带两个孩子外出吃饭,难得的家庭聚餐,却让我意识到了对大宝的冷落与伤害。期间,我无意和老公谈起大女儿的转变:“妞妞愈加难管了,不只成绩直线下滑,对小宝也爱搭不理,常由于一点小事就对小宝撒气。”见她拿起水壶倒水,感觉她应该对我的抱怨并不在乎。但下面的事情,却让我失去控制了。由于水壶有的沉,女儿没拿稳,热水直接撒到了桌子上。这本只不过一件小事,我却立马火冒三丈,冲着女儿呵斥:“学习学不好,倒个水也倒不好,你真是笨去世了!你还能做什么?”老公见我如此快点打圆场,把女儿拉到旁边坐下,看她有没烫伤。事后我非常后悔,老公也准时点醒我说: “小宝出生后,你对妞妞的关心就少了,你看不见她的努力,眼里只看到了她的任性。”老大会委屈,是由于不被爱,不被看见。爸爸妈妈的“非分之想”,会在无形中让两个孩子同意到的爱失衡。该深思的不是从来不是孩子,而是爸爸妈妈。没什么孩子期望我们的爱被分走,却总有爸爸妈妈以爱之名“逼”孩子懂事。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家庭的温度。

03

 “一碗水”端平,是让孩子有专用感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邓超夫妇的教育方法,叫人颇有感触。有了二胎后,邓超没忽略儿子,而是给了他一种专用感。他让儿子给妹妹起名字,同时,以妹妹的名义送给了儿子一束花,让他照顾妹妹。因此,儿子会感觉:我的家庭角色,是对爸爸妈妈和妹妹与众不同的守护。这种专用感,会让老大更有爱,也让老二更省心。 爸爸妈妈想要“一碗水”端平,并不是是做到绝对平等,而是在孩子“争宠”时,满足他们的差异化需要。怎么样让孩子有专用感?3个办法,推荐给大伙。
1.当孩子之间的交流桥梁,而不是判断者英国评论家戴维·佛罗斯特说:“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是一个父母。当你有两个孩子时,你就是一个裁判。”手足之间的冲突,不应该上升到亲子之间的矛盾。当“你错了”、“弟弟/妹妹还小”成为爸爸妈妈的口头禅时,老大会敏锐脆弱,老二会恃宠而骄。先入为主的判断,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在二胎家庭中,高效交流远比解决矛盾本身更要紧。爸爸妈妈越理性,孩子才会越冷静。
2.给孩子想要的,而不是爸爸妈妈“需要”的“只须给孩子优越的物质条件,孩子就会感恩爸爸妈妈。”这是作为爸爸妈妈最大的“错觉”。有人说,有了老二后,老大愈加叛逆。并不是这样,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他们缺少爱与伴随。当爸爸妈妈试着去知道孩子时,就会发现:孩子的不听话,其实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这种行为背后,总是隐藏着孩子不被理解的感受。了解倾听孩子的真实需要,他们才会对了解怎么样去爱。
3.把问题丢给孩子,多“看会儿热闹”两个孩子发生矛盾,聪明的爸爸妈妈会饰演“看客”的角色。而不是“火上浇油”。让孩子用我们的方法解决问题, 本质上是他们掌握处置人际关系的基石。爸爸妈妈先让自己“冷静”,再让孩子表达,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式感”。“一碗水”端平,不是爸爸妈妈怎么样去改变,而是孩子主观上感觉到了“平等”。当孩子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时,他们也会在发生矛盾时,用我们的方法尊重他们。

《年代》周刊高级编辑杰弗里•克鲁杰曾说:“95%的爸爸妈妈都偏心,剩下的5%,只不过不想承认而已。”二胎家庭中的矛盾,并不是来自孩子,更多是由爸爸妈妈导致的问题。你感觉老大敏锐脆弱,是对老二心生不满,事实上他只不过想让爸爸妈妈多看见自己;你以为老二无理取闹,是对老大宣誓主权,事实上是爸爸妈妈的偏袒让他毫无顾忌。孩子的世界非常纯粹,他们考虑的是自己“想不想”,而不是做这件事“对不对”。不要用成年人的想法,去需要孩子做出改变,那样只能让家庭关系出现裂痕。爸爸妈妈做到“抓大放小”,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愿每一对爸爸妈妈都能养出懂事的孩子,每一对手足都能彼此伴随、拥有幸福!

共勉!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