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清明节爸爸妈妈如此陪孩子才最有意义

   日期:2025-05-25     来源:www.gfcfv.com    浏览:550    
文章简介:1、讲清明的故事 春秋战国年代,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清明节父母这样陪孩子才最有意义

1、讲清明的故事

春秋战国年代,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伴随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想要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却不想,背着妈妈躲在绵山。最后只好火烧绵山,期望介子推自己走出来,但火烧三天三夜至熄也不见其出来。重耳上山发现,介子推母子两个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去世了。

重耳把介子推和他的妈妈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在山上打造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忌讳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悼念。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重耳看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惜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很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伙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2、祭祀活动也是一种感恩教育

清明祭祖,其内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给孩子提供一个认识孝文化环境,让他们了解感恩。

3、和孩子踏青,亲近大自然

由于清明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时候,所以,清明节还有一个名字——踏青节。

清明节前后,野外到处是一片绿意盎然、山花浪漫。你可以携带孩子沐浴清爽秀美的自然风光,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感悟魔力十足的春季。孩子们还可以奔走于田间地头,放飞心情。

非常重要的是,通过与大自然的这种亲密接触,可以增强孩子的五官感受能力。父母可以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为教程,给孩子讲述各种颜色的特征,让孩子增加对颜色的认识和知道;可以让孩子闭目倾听风声、松涛声或是鸟鸣虫叫声,练习孩子的听觉能力和分辨声音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小溪边玩水,在花丛中玩耍,在广场放风筝……通过这类活动,常常会引起孩子无限的好奇

4、和孩子一块玩传统游戏

清明节除去祭奠祖先,还有不少合适孩子的传统游戏,譬如放风筝,就是古时候清明节风俗。古时候,每逢清明时节,大家不只白天放,夜间也放风筝。而且,晚上放风筝时,会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古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还会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期望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放风筝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获悉清明节的风俗,还可以强身健体。放风筝时,孩子可以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有益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双眼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

5、带孩子一块种花养草

在24个节气中,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老早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这时,也正是父母和孩子一块种花养草的最好季节。

孩子在参与种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过程中,会加大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假如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像对待朋友那样来热爱树木、花草和昆虫等,孩子对生命和自然的爱会增强并植根于心中,并形成一种相互同情相互依靠的情感和责任感。在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下,孩子会渐渐跟自然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

6、清明,和孩子聊聊生老病死

在祭奠亲人或祖先时,孩子或许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敏锐话题。那样,父母也不要刻意回避如此的话题,可以参考孩子的年龄段、同意能力,适合地跟孩子聊聊。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分为三个时期:3-5岁的孩子感觉死亡就像睡觉或旅游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同意死亡的观念,但不了解死亡会发生在每个人或我们的身上;而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了解死亡不可回避,甚至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所以,在跟孩子聊死亡等生命教育的话题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

7、顺便教教孩子怎么样防火

去祭祀都必不可少焚烧冥纸,但清明前后,天干物燥,野外、山林中遍地是枯枝落叶,稍有不慎比较容易引失火灾。大家除去要让孩子了解失火的害处性,非常重要的还是告诉孩子防火的常识。

大家在烧冥纸的时候要不忘给孩子讲解和提醒这类:要在固定的地方用金属容器来燃烧这类冥纸;不管在哪儿,都不可以将点着的蜡烛、香火、火柴、烟头、火机等物品丢到草丛或草地上,如此比较容易引发失火;在祭拜结束后,需要孩子帮忙检查四周,看燃灰是不是清理干净。在确保冥纸或香烛完全熄灭,没余火后才能离开,防止死灰复燃。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在怀念先人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当令的教育。让孩子不仅能够真的参与其中感受清明节的环境,还可以学习有关的风俗和常识,何乐而不为?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